《姑苏晚报》自2015年2月12日起推出苏州画家谢友苏的《苏式生活》。画家笔下的芸芸众生,总是那么和谐温馨,总是那么妙趣横生,总是那么让人看了联想诸多而不由得重新打量既往的日子,抚摩生活的恩赐,从而生发喜滋滋感悟。老苏州人,新苏州人,都能从中辨析出耳际的评弹味,节拍的昆曲味,融入构图的园林味和舌尖上的市井家常味。每周一幅,配以喧宾不夺主的短小文字,以飨读者。
(谢友苏《赏石好其形 养鸟悦其声 芸芸世间事 点缀此人生》)
这是苏州人欣赏石头的画面,有画家题诗:赏石好其形,养鸟悦其声,芸芸世间事,点缀此人生。
细细看了画中的四位人物,从身坯衣饰,到发型神态,有味。但没有找到要想找的人。找谁?找一个块头不大,但声音洪亮;头秃光亮,却目光如炬的角色。没有。想想自己也哑然失笑,笑自己糊涂,要找的人当然不会在画中。这个人,是苏州玩石头的佼佼者,他叫魏嘉瓒,家中石头藏品不少,还出版过记叙玩赏石头的专著《石韵》。他是诗人,还是园林艺术家,石头的把玩,将他两方面的才华和知识积累融会贯通了。他的藏品可能不是苏州人中最多的,但他能将家中红木座子上百来块石头每块石头都题诗一首,估计这方面的玩石方式,玩石的典雅度,苏州无有出其右者。
画家这里的题诗,开头一句是“赏石好其形”,这是人们赏石的传统思维方式,比如说太湖石的“瘦透漏皱”,就是紧扣“形”上。但魏先生不是这样的,他除了喜好石头的形状,他更注重石头的纹理,石头的质地,石头的光泽,石头的灵气。他玩石头,不光是看,他还要双手摸,弯曲了中指去叩,就是人们说的“请吃毛栗子”,方式,听石头溅起的回声。
作家贾平凹先生,也是玩石大家。他居然写了一本《小石头记》,显然有点倚着《石头记》书旁谦虚的味道。让人怀疑的是,这种谦虚其实无异自夸,与那个跟在老虎后面的狐狸谦虚差不多。他的狡猾狡猾的。让人感动的还有大书法家米芾,他爱石成癖,被人誉为“米癫”。
画中,有人拿着书本在引经据典,对应的头顶“两片瓦”者当然是凝神倾听;顶上全然秃光者边看边摸下巴,那个腰背弯成虾米的老者,状如臂弯中的拐棍,却要拿着放大镜凑近看,比较接近魏先生品鉴石头纹理质地的境界。
有道是“山无石不险,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画中的四尊吴门太湖石,让画里画外都雅致起来了。
全文转载自2015年8月13日《姑苏晚报》B08怡园供图/《友苏美术馆》配文/枸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