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晚报》自2015年2月12日起推出苏州画家谢友苏的《苏式生活》。画家笔下的芸芸众生,总是那么和谐温馨,总是那么妙趣横生,总是那么让人看了联想诸多而不由得重新打量既往的日子,抚摩生活的恩赐,从而生发喜滋滋感悟。老苏州人,新苏州人,都能从中辨析出耳际的评弹味,节拍的昆曲味,融入构图的园林味和舌尖上的市井家常味。每周一幅,配以喧宾不夺主的短小文字,以飨读者。
(谢友苏 《路遇》)
花鸟虫鱼,是苏州人的好朋友。不信,问问挑担沿街小卖的果农,他们担头那一大串黄橙橙的苦瓜是干什么的。这个苦瓜,肯定过了炒鸡蛋炒肉片的时候,尽管老迈色不衰,甚至是“老来俏”,炒来吃肯定是不行了。那么,他们放在担头干什么?他们会告诉你,那是苏州会白相的人们,买去喂养金铃子类的宝贝的。金铃子是一种虫,放在盒子里,藏进怀中,即便冬天里,也能弹奏出美妙的音乐来。
岳飞是武将,但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又让人领略了他的文采,他的仰天长啸,他的壮怀激烈。殊不知他也有缠绵悱恻的好词,如那首《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我们当然不能由他开篇写蛩鸣而推断他也是爱虫之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也是个能欣赏天籁者。而且,词收笔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感觉也与开篇的蛩鸣不无对应的关系。虫声唧唧,惊梦千里,它们有知音吗?它们也会弹瑶琴吗?人无知音,弦断无人听,杜鹃啼血亦枉然,孤单是多么可怕啊。
苏州人中大有花鸟虫鱼的知音,苏州人爱花爱鸟爱虫爱鱼,请看这幅题为《路遇》的画,即便是素昧平生的路人,看到对方手中拎笼,笼中有鸟,他们就很是自然而然地会搭讪对话。而且,话不过三句,一定会扯到自己家中的笼中宠物,绝对不会比对方的差,“雏凤清于老凤声”,他们家中的鸟恐怕还不仅仅是“清”的问题了,还有更多的为人所惊叹的聪明乖巧。这话匣子一打开,个人的不开心就少了少了,少至于无;而开心事就多了多了,多至于无可复加。
这也是种花养鸟所带来的附加值之一。
只是,这个功劳,其实是应该归结到笼中鸟儿身上的。你喂其食物,它赐你开心。
全文转载自2015年8月27日《姑苏晚报》B08怡园供图/《友苏美术馆》配文/枸杞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