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近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给苏州市委市政府发来贺电称,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4836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谢孝思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在向世界各国天文台发布的公报中,高度赞扬了谢孝思,这位毕生钟爱着苏州的文化老人。
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的谢孝思,1905年生于贵州贵阳,却与苏州结下了60多年的不解之缘。这位书画双绝的艺术大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因为一次写生,惊艳于苏州园林的美。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一身兼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副主席、市文教局局长、苏州园林修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保护苏州古城,抢救连年战火中几近荒废的苏州园林,不仅是他作为一个文化学者的坚持,也是他作为一个城市管理者的使命。拙政园、留园、虎丘塔……当年都是在他的主持下恢复了旧观。之后的60多年,无论个人际遇如何起伏,他对苏州传统文化的感情始终不变,一有机会他就为保护古城的文化传承大声疾呼,直至2008年,享年103岁的他溘然长逝。
“谢孝思星”的命名,是对老人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的成就的褒奖,也是国际社会对苏州在古城保护、古典园林修复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努力的肯定。
据介绍,204836号小行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8月16日在盱眙观测站用一台口径1.02/1.20米的施密特型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发现时该星在宝瓶座运行。这颗小行星以一个近似于圆形的轨道绕日公转,公转周期为5.48年;轨道半长轴为3.109天文单位(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66亿公里);轨道倾角为17.1°,到地球最近距离为2.85亿公里,最远距离为3.47亿公里。
实至名归
诞辰110周年的礼物
“明年是谢老诞辰110周年,这应该是献给他的礼物了。”苏州市科普促进中心主任朱利荣介绍说。
“谢孝思星”的命名最早是由民进苏州市委与苏州市科普促进中心联合向紫金山天文台推荐的。朱利荣说,小行星是目前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命名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性和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早在去年8月,民进苏州市委与苏州市科普促进中心就开始联合提出推荐。他们推荐后,再由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核后向国际小行星中心提出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审核批准,向各国天文台发出公告,整个过程漫长而充满期待。国际上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多以科学家为主,文化名人并不多。谢孝思以他在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城保护上的突出成绩,获得认可,获此殊荣,的确来之不易。公告中“世界文化遗产守护人”的评价,对于谢孝思而言,实属实至名归。
矢志不渝
只要有利苏州园林从不推托
洞穿的围墙、半倾的廊柱以及匆忙撤离的散兵游勇留下的遍地马粪,便是新中国成立之初,苏州古典园林令人心痛的现状。作为文化学者,谢孝思尤其痛心疾首; 作为同时兼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文教局局长、园林修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的城市管理者,他更觉责任在肩。三四年间,他主持修复了留园、拙政园、虎丘、狮子林、网师园、怡园等多处园林,以及云岩寺塔、双塔、寒山寺、玄妙观、唐寅墓、五人墓园等名胜古迹。苏州文化的传承保护,这位老人功不可没。
中国民主促进会苏州市委员会副主委顾和祥告诉记者,谢老曾经说过:“修整园林,这是我对苏州的成绩,也是我平生乐的事。”
“只要是关于苏州园林的事,谢老从不推托。”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副主任周峥刚刚参与了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谢孝思与苏州文化》的编撰。其间他访问了很多和谢孝思一起工作过的人。他告诉记者,谢老对苏州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真是矢志不渝,90多岁高龄时仍主持编撰了 《苏州园林品赏录》,作为对苏州古典园林成功申遗的礼物。无论是为园林题写匾额,还是为拍摄《苏园六纪》出镜讲解,只要是与苏州古城保护有关,对苏州园林有利的事,请到他,从不推托。即使是为年轻导游讲课,他也不辞辛劳,亲力亲为。
乐此不疲
这个“淘古董”的实在特别
“1953年父亲着手修复留园的时候,自己才5岁,那时候对父亲的工作并不了解,许多事是后来听父亲一点点说起。”谢孝思的长子谢友苏告诉记者,父亲告诉他,当时修复留园的很多物件都是他亲自淘来的。
留园的修复被建筑学界看作是修复古典园林史上的奇迹。“利用旧料,保证质量”是修复留园得以成功的关键。谢友苏说,现在留园鸳鸯厅里的12扇红木落地大屏门,就是当时父亲从工人手里抢救过来的。“修复留园期间,有一天在道前街,父亲看到工人们扛着很多从古典建筑上拆下来的红木门,就好奇地问他们拿去做什么,结果他们竟然回答说是去做算盘珠,父亲果断把这些门买了下来,用在留园里。”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上的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谢孝思地摊上“淘”来的。谢友苏告诉记者,这是父亲“淘”得很得意的一样东西,亭子很有野趣,对联内容和环境也很相符。怡园里的“屏风三叠”,原本是黄三谷写的,后来文革期间被凿掉,变成光突突的石头。父亲根据资料,按照原来的文字,用篆体写出来后凿刻在石头上;画舫斋上的匾额“碧涧之曲古松之荫”遗失后,谢孝思根据资料图片,重新摹写凿刻放在画舫上;中窗的12扇长窗上,窗芯子上块“怡园即事”的字画,就是谢孝思的墨宝;现在我们看到的怡园主厅屏门上的 《怡园记》,也是他的墨宝。
念念不忘
小巷里那老宅还安好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会在苏州的小巷里见到一位瘦削的老人依傍着一个还在念初中的孩子慢慢踱步。这位老人就是刚刚从“牛棚”里放出,“削职为民”的谢孝思;那孩子是正跟着老人长学问的郦方。
如今的郦方已经是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提起当年的一幕,他仍历历在目。他说,谢老在六十年代时曾对苏州一些历史价值较高的老宅作过一次调查。刚放出来,他便操起心来,就想去看看这163处老房子还在吗?还好吗?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叨叨。从历史掌故到建筑风格,对郦方而言,就是一堂现场国学课。每每看到哪儿被占了被拆了,老人总是那么痛心疾首。
再后来,老人平反了,复职了,有了说话的机会了。谢老便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他的历史文化保护事业中去了。他几乎跑遍了所有需要恢复和落实政策的园林名胜和控保建筑。一份题为《紧急制止对苏州文物古迹和园林名胜的破坏》的建议书,足见老人的执着与坚持。整体保护古城,积极发展旅游,经济发展向新区转移……毕其一生,老人总是念念不忘,总在大声疾呼。
笔墨个性
直来直去从不炫技
“谢老的书画形式能看出他的性格,字如其人,中锋用笔,线条有力,丝毫不炫耀技巧。”在苏州国画院院长周矩敏眼中,谢老是造诣非常高的书画家。“最喜欢他画的红梅,体现了他的精神面貌。”
“认识谢孝思,还是因为谢老的长子谢友苏。”周矩敏说,1982年他大学毕业后在业余美专任教,成为谢友苏的老师,后认识了谢老。“去拜访谢老时,给他看我的画,他很随和。”周矩敏说。谢老总鼓励画家走到外面去,不能闭门造画,要贴近大自然,才能创作出更深刻的作品。
最让周矩敏敬佩的是,谢老从不拿自己的习惯要求年轻人,创造了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当时我们大学毕业时,绘画的图式语言都比较新,谢老很接受,并且鼓励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画。”
谢老的丹青情结刻骨铭心,周矩敏回忆,2005年谢老住院,那时他已经中风三年,有一天突然对儿子说要画画。儿子拿出宣纸毛笔,因为右手中风不能动,谢老用左手握笔,挥毫在四尺整张的宣纸上画出一幅山水,这也是他一张作品。
多少小行星 与苏州有关
“谢孝思星”命名,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蒋宏坤欣然在贺电上写道,这是苏州的光荣。至此,星空中至少已有12颗小行星与苏州结缘。
本版撰稿 王东来 贾茹 黄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