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一场别具一格的活动为这个节日平添了特殊的人文色彩。“花开墨上——北京大学女书法人作品邀请展在这里拉开帷幕。
21位具有北大求学背景的女书法人集中展示了80余幅作品,引来校内外大量观展者。据展览主办方介绍,如此大规模集中为女校友举办书法展在全国高校并不多见。而其背后反映出的公益书法培训模式、带动校园传统文化热的新路径,更是值得关注。
展览现场
培训模式独辟蹊径
这次展出的作品除少量临帖以外,绝大多数为创作。作品尽管距水平仍有差距,但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可观之处。事实上,这些作品是北大校友书画协会公益书法培训班优秀女学员的一次集体“晒作业”。
这些进步飞速的“作业”不仅受到北大师生、广大校友的称赞,也得到书法界专家的认可。更重要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北大老校长、中国近现代美学美育先驱、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先生1917年助成学生设立中国书法研究会(社)100周年。百年风雨,书法美育再次在北大校园蓬勃兴起。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教授致欢迎词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说:“这次展览表明公益书法培训的成果令人振奋,反映了北大女书法人的精神风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说,展览体现了北大百年的人文情愫,体现了文化自信、自尊与自强。他说,在当今这个时代,如何使书法从传统走向现代,做好几千年中国文化正脉的传承,不仅是北大,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的公益培训班,可谓顺应世运的创新学习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第七届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教授致辞
校方支持、企业家赞助、书法家教学、在校师生与校友学习,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的培训有机整合了校友资源,并向校园内外传播正能量。不同于社会上动辄需要成千上万元培训费的模式,其“免费”与“互助”公益特色尤其引人瞩目。
2016年2月28日,北京大学校友书画协会正式成立。一年多来,协会的公益书法培训成果斐然。从最初的一个培训班、20几名学员,发展到今天共7个班,近300名书法学员,协会一年内已公开举办展览三次,有的学员作品已经入选全国级的重要展览。校园书法热日益升温,培训班的社会知名度也越来越大。
郭俊杰会长致辞
北大校友书画协会执行会长、企业家郭俊杰说,事实证明,书法公益班的教学方法得当。他希望通过展览带动更多校友重视书法,并相信能够学好书法。协会制定的“十百千计划”有望提前实现,即在十年内培养1000名书法爱好者,100位达到全国书协水平的书法人。
由于社会上的浮躁,现在文化与书法往往是脱离的。在北大的公益培训班,不仅学习书法的技能,更能涵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中国人几千年的文化正格。它顺应了中国人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提升生活品质的社会时代需要。这对当下的中国书法教育具有启示意义。所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而作为全国教育重镇,北大校园的文化风向对社会有着积极的示范效应。
公益班荣誉学员、参展作者、北大常务副校长柯杨教授致辞
正如这次展览的特邀作者、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著名医学家柯杨所说:“传承中华文化,北大人只能做得更多更好。”
助力文化自觉自信
书法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中国艺术的形式,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领导人尤其重视对包括书法在内的本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学书法是快乐的!”柯杨的一句简单概括,道出了所有学员的心声。
郭俊杰说,北大人不缺少情怀,不缺少人文知识,但很多人在书法上缺乏点拔和实现路径,通过公益培训,让大家能很快进入书法领域,在其中获得乐趣。
秘书长、策展人方建勋博士介绍展览情况
协会学术导师、书法班领衔老师方建勋博士说,这次北大女书法人的作品,有古意、有已意,有些作者大有潜力。他在教学中的感受是,学员们学习书法虽然是工作之余事,但都很努力,有激情和拼劲,每位学员都突飞猛进。
这位一向有“兼天下”之心的知名书法家为书法培训贡献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出色的教学使慕名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学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成长为新学员的指导老师。方建勋说,今后他将带领学员提升理论素养,探索书法精深处。
尽管学员工作岗位各异,年龄层次差异大,但大家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书法学习的激情。有的学员家在外地,每次乘着高铁来上课,不论刮风下雨,都乐在其中。
公益班学员、参展作者蔺湘校友发言
“寻一方心灵净土,点几盏生命菩提,”学员贾晓晖这样评价自己的书法学习之旅。另一位参展作者、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说,“学书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精气神和自信都非同以往!”
春风化雨 育润心田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颗书法的种子,”郭俊杰说。对于女书法人,这颗书法的种子尤其具有不一样的能量。
有学员说,这次展览在“三八节”举办有一项特殊的意义——向母亲致敬。多数参展作者都是母亲,一些年轻作者也将是未来的母亲。
有教育学者说,“这世界缺乏的不是教育,而是母亲。”崛起的中国要增加全民的文化自信,不仅要靠学校,更要靠母亲。
而现实中,太多的母亲由于功利和浮躁的心理,自己不坚持学习,却把孩子逼迫到书法培训班学写字,结果扼杀了很多孩子对书法这个能够串联起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纽带的兴趣。
如果说孩子是种子,是花朵,那么母亲则是其根下的土壤与养份。家庭熏陶和母亲鼓励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助推器。
北大公益书法培训班的母亲们在以自身的行动,春风化雨,使孩子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自愿地爱上书法,自觉地探索自己的文化根源。
看到展厅里许多跟随母亲来观展的学童,让人不禁想到,这颗传承书法与中国文化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播下,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